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澳邦快报 > 成功案例
  • 1
  • 2
  • 3
  • 4
  • 5
  • 成功案例
    有拒签史并不可怕,做足准备照样梦圆加拿大
    时间:2015-7-29 15:37:46 来源:摘自互联网 点击:625
      第一次和赵同学交谈是在QQ上,当时还在新加坡某私立大学学习的赵同学,马上就能回国,而他却突然询问起关于加拿大留学的事情,我在了解他的情况后,除了感到意外,也意识到事情的复杂性。
     
      赵同学第一次被拒签是三年前,当时找的中介很不负责任,做的材料漏洞百出。而且事先没有和赵同学说可能会被电话调查的事情,所以当赵同学的父母接到电话的时候就有些措手不及,回答地一塌糊涂。在之后使馆要求解释的时候,该中介并没有想办法解释,而且劝赵同学改签了新加坡,加拿大签证就因此不了了之。
     
      现在新加坡大学毕业了,始终怀揣着加拿大梦想的赵同学,决心再拼一次,到加拿大继续深造。但是第一次的拒签史却成为了现在签证的软肋。在详细地了解了事情的发生经过后,我认为第一次的拒签的最大原因很有可能为送到使馆的材料被判断成假材料。因为通常假材料被拒签后基本上是不能再次签过的,但是不管怎么询问赵同学,他都想不起来当时的材料准备情况和电话调查的具体细节了,毕竟时间过去了很长时间。于是为了保险起见,我选择了给赵同学调档。我始终相信,只有完全了解第一次签证的拒签情况才能对症下药。
     
      可能时间过去的比较长,毕竟是三年前,因而赵同学的调档时间也花了差不多3个月的时间。事情的真相是,当赵同学的父母没有任何准备地接到调查的电话时回答出现了失误,而当时领馆要求解释,可之前的中介居然直接回复无法解释,因此导致了拒签的结果。这无疑只比假材料好一点点。
     
      找到第一次拒签的源头后,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
        首先,我让赵同学最大限度的回忆了当时家里的资金情况,同时给他申请了口碑比较好的加拿大一所理工学院的金融硕士,并在银行定存一年40万元的资金。接下来,集中精力对待当时电调的解释上。其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因为电话调查已经过去了三年,当时接电话的人都已离职,怎么办?经验告诉我,这时候只有真诚而耐心的解释还能有一丝希望。当下我写了一封深情并茂的解释信,详细的解释了为什么当时父母会没有回答出问题及后来听信不良中介选择了去新加坡留学的前因后果。
     
      材料完整的递上去之后,我和赵同学开始紧张地等待结果。或许是解释信够诚恳打动了签证官,签证结果下来的那一刻,喜悦和感动让我们狂欢。坚持梦想的人总能看到希望。
    上一篇: 大龄男生,一拒后顺利过签
    下一篇: 小才女的成功之路